直播如何为产品调研赋能
一、用户调研的现状
用户调研,是获取用户反馈、了解用户的一种方式,通常有访谈、问卷等多种形式,调研面向的是真实用户,过程中会面临各种问题,其中最常见的3大问题是:时间周期长、成本经费高、找用户难。
1. 时间周期长
常规调研从调研设计到招募用户到实施调研到分析,平均需要2周以上的时间
2. 成本经费高
问卷信息收集单张5元,电话访谈的价格在150-300不等,而邀请用户线上测试更是高出这些价格,往往一次完整的调研下来都要小几千经费
3. 找用户难
招募用户参与到测试来,需要投放招募问卷才能“捞”到合适的用户,一般项目都会有固定的维护用户群,但只有重大的调研事务才会邀请这部分用户,否则测试次数过多,用户容易疲倦,效益也自然下降
二、直播潜在的调研价值
根据CNNIC数据,截至2020年3月,我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5.6亿人,直播已成为宣传/带货重要平台。
1. 用户基数大、互动多
直播也有着信息交流的重大意义,用户会在直播时与主播积极互动,分享自己的想法。
头部主播李佳琦就在博鳖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期间访谈中谈到直播对于走近用户这一触点的重大意义。
他这几年一直在做的事情就是赋能国货,为什么要赋能国货?
因为李佳琦的脑袋里有很多可能阿里巴巴都想要的数据、他们没有的东西。每天最快的和最大的收获就是当我拿出一个产品的时候,所有人对于这个产品的喜爱、意见、建议,全部都在弹幕里面及时输出给他。
所以这五六年,他的脑袋里已经积累了非常非常多优秀的数据。
直播过程中,主播能够从成千上万乃至上亿的用户处了解到用户的反馈和想法,这使得直播成为一个最快捷的和用户交流的平台之一。
也就是说,只要我们在直播中穿插上调研问题,由主播和观众互动询问,就可能得到用户反馈,从实时互动中获取我们想要了解的信息。
2. 时间周期短
直播通常是以高频形式出现的,期待培养的是用户参与直播的习惯,通常是周期性的、且时间周期短,几天~1周1次,这种模式下,能够快速响应一些相对紧急的、获取用户一手信息的调研需求。
3. 无需额外经费
本身直播承载着带货、营销的目的,调研更像是其中顺水推舟的一环,加强主播和观众互动的同时,也能获取一些产品侧我们想要了解的信息。
三、直播调研模式初探
直播虽然能够快速获取用户反馈信息,但是结合直播的特性来说,调研还是存在一些限制的。因此,第一步要做的就是结合直播的特性,去分析直播中可以穿插的调研问题的方向,初步整理出对应的模式。
1. 直播特性分析
首先,直播的节奏紧凑。
同时直播主要目的还是带货,调研是其附加价值,不可喧宾夺主。因此,如果是太复杂的调研内容、太花时间的调研内容是不适合直播的。
其次,直播的响应度高。
弹幕给人以“上墙”的特殊感受,对于希望被关注到的用户群体来说,弹幕就是他们的“舞台”。
有时,即使主播没有提出问题,也会有用户在弹幕中跟主播就话题进行交流分享自己的看法。
最后,直播的互动及时性强。
主播可以根据用户的反馈及时追问,或是调整自己的直播节奏和内容,这可以让用户更有“主导”感,觉得自己控制了直播的内容。
2. 初步搭建调研模式
从上述几个特性出发,我们建立了初步的直播模式,将调研方式分为2个大方向:定量数据和定性信息:
(1)定量数据采集,以是非题和选择题为主,收取简单的用户反馈,这种问题设置较容易回答,只要在屏幕中打出对应数字即可。
- 是非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用户是否喜欢/知道/想要…,从而洞察用户的行为认知、对于某类需求的迫切性等。
- 选择题则能够锁定用户在已有选项中,更喜欢/想看/以及行为模式特征。
(2)定性数据采集以常规直播间下的文本分析,填空题和开放性问题回收到的反馈为主,直播初期项目没有提供奖励的经费,因此开放性问题通常都没有奖励。
- 填空题询问用户熟悉的个人属性/特征(如学科学段等),用户可快速响应,得到的信息也可以支撑后续用户圈层分析信息。
- 设置开放【开放题+群内接龙】给予1周时间用户深思并回答的问题,以创意思考等为主,能够改善传统调研访谈形式下,用户思考时间短、回答不够全面的情况。
3. 调研有效性持续监控
直播调研作为一个新领域,需要不断的迭代和优化,保证调研的有效性,以期沉淀一套该模式下的方法论。
因此,我们加入了直播调研有效性衡量的定量指标:有效回复率=有效回复数/当前在线用户人数
以监控每类调研问题设置的有效性,通过每周下调研问题设计的复盘及优化,提高调研的有效性。
同时,考虑到直播本身具有的用户峰值特性,我们也对直播用户回复率和时间关系进行了分析,发现直播用户回复率最高的时间峰值在开播后半小时内。
这个点正好设置一些优先级最高的问题,让用户回答。
四、总结
直播调研是一个新领域下的调研模式展开,随着科技的发展,会出现更多类似的新领域,能够加强我们跟用户之间的沟通和交流,调研不应该只束缚于传统模式,尝试结合新领域去达成调研的目的,会有越来越多的调研机会。
但随着机会的诞生,如同体验设计,建立合适的指标体系去监控产品的数据,在新领域下的调研也可定义其“核心指标”去度量调研的有效性。
本文由 嗖客传媒 发布,文中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,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:http://www.sooker.cn/zhibo/748.html
《免责声明》如对文章、图片、字体等版权有疑问,请联系我们 。 / 快抖营销获客 /